时间: 2025-04-12 17:59:25 | 作者: 斯诺克第一直播网站
导航:X技术最新专利食品,饮料机械,设备的制造及其制品加工制作,储藏技术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炒货机,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炒板栗用自动分离炒货机。
2.板栗原产我国,是我国食用最早的著名坚果之一,年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板栗品质优良,营养丰富为世界群栗之冠。炒食后其肉质细密,香甜适口,十分受欢迎。
3.炒制的板栗因香气浓郁口感细腻备受人们欢迎。但是现有的板栗炒制设备只是单纯的炒锅,炒制完成后需要人工手工将板栗和物料由炒锅内取出,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同时刚刚炒制的板栗较热,不利于人员操作,且物料取出后需要人工将板栗和炒料分离,不利于提升工作效率。
4.因此,提供一种能够一锅炒制且自动出料和分离物料的设备是急需解决的。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炒板栗用自动分离炒货机,以克服现存技术中板栗炒锅都是一个腔体、无法自动分离和出料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炒板栗用自动分离炒货机,包括一端开设有进出料口另一端封闭的锅体,所述进出料口内端上连接有分离筒,所述分离筒的另一端与存储筒连接,且存储筒的另一端与锅体内壁固定连接,锅体、分离筒和存储筒三者同轴分布,所述进出料口、分离筒和存储筒构成整体的内壁上均匀的安装有在锅体绕轴朝向a向旋转时将其上物料朝向背离进出料口的方向运输的第一螺旋炒翅,所述锅体内壁上均匀的安装有锅体绕轴朝向a向旋转时将其上物料朝向进出料口方向运输的第二螺旋炒翅,所述存储筒背离进出料口的端部的侧壁上均匀的安装有供物料在存储筒内部空间和锅体与存储筒之间的空间内自由穿梭的连接装置,所述存储筒的中部开设流出孔,所述分离筒与进出料口连接的部分对应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放孔,所述流出孔和排放孔通过螺旋管道连接,且螺旋管道安装在分离筒和存储筒构成的整体的外壁,当锅体绕轴朝向b向旋转时由流出孔进入螺旋管道的物料可朝向排放孔的方向运动并由排放孔进入进出料口内,还设置有用于封闭和开启流出孔的第一启闭装置。
7.进一步,所述分离筒上开设有观察孔,还设置有锅体绕轴朝向a向旋转时将锅体和分离筒之间物料自观察孔导入分离筒内的导出结构,且导出结构的一端与观察孔活动连接,还设置有用于封闭和开启观察孔的第二启闭装置。
8.进一步,将第一启闭装置和第二启闭装置替换为可同步控制观察孔和流出孔启闭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含分别用于启闭流出孔和观察孔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且二者均设置存储筒内,观察孔和流出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分别通过一个连杆与和锅体同轴分布的驱动杆连接,所述驱动杆上套设有固定安装在进出料口内的固定架,所述驱动杆的外端与设置在锅体外侧的手柄固定连接。
10.进一步,所述连接装置具体由开设在存储筒上的导料孔和两端分别与存储筒和锅体连接的导料板构成,且锅体绕轴朝a向转动时物料自导料孔进入锅体与存储筒之间的空间,朝b 向旋转时,物料经导料板和导料孔进入存储筒内。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炒板栗用自动分离炒货机,通过设置存储筒、分离筒和锅体,实现了一锅炒制板栗和自动排出板栗的目的,且实现了板栗和炒料分步排出的目的,便于炒料的循环利用和清除,同时通过观察孔可和观察结构可有效在炒制过程中观察板栗的炒制状态。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结合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炒板栗用自动分离炒货机,包括一端开设有进出料口2另一端封闭的锅体1,所述进出料口2内端上连接有分离筒3,分离筒3由滤网卷制而成,其孔径大于石子等炒料的粒径且小于板栗的粒径,从而可实现炒料和板栗之间的分离,所述分离筒3的另一端与存储筒4连接,且存储筒4的另一端与锅体1内壁固定连接,锅体1、分离筒3和存储筒4三者同轴分布,所述进出料口2、分离筒3和存储筒4构成整体的内壁上均匀的安装有在锅体1绕轴朝向a向(a向与b向相反,为顺时针或逆时针,即a为顺时针则 b为逆时针)旋转时将其上物料朝向背离进出料口2的方向运输的第一螺旋炒翅5,所述锅体 1内壁上均匀的安装有锅体1绕轴朝向a向旋转时将其上物料朝向进出料口2方向运输的第二螺旋炒翅6,通过两个螺旋炒翅的设置,当板栗和石子等炒料经进出料口2放入时,锅体1 朝向a旋转,则处于进出料口2处的物料在第一螺旋炒翅5的带动下朝向锅体1封闭端运动,在经过分离筒3时石子等炒料会部分进入锅体1内,不影响炒制目的,板栗的有效炒制过程为在锅体1内进行炒制,因此为了板栗能够进入锅体1和存储筒3之间的空间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存储筒4背离进出料口2的端部的侧壁上均匀的安装有供物料在存储筒4内部空间和锅体1与存储筒4之间的空间内自由穿梭的连接装置,特别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装置具体由开设在存储筒4上的导料孔7和两端分别与存储筒4和锅体1连接的导料板8 构成,且锅体1绕轴朝a向转动时物料自导料孔7进入锅体1与存储筒4之间的空间,朝b 向旋转时,物料经导料板8和导料孔7进入存储筒4内;
18.通过上述设置,板栗能够有效进入锅体1和存储筒4之间的空间内与石子等炒料混合后炒制,同时结合第二螺旋炒翅6的设置,可有效的将混合物朝向进出料口2的方向运输,从而可避免板栗和炒料混合物在导料板8处堆积导致其与板栗没办法进入锅体1和存储筒4之
19.当炒制完成时,只需要将锅体1朝向b向旋转,从而聚集在进出料口2处的混合物朝向反方向运动并经导料板8和导料孔7进入存储筒4内并经第一螺旋炒翅5导向朝向进出料口 2方向运动,在经过分离筒3时石子等炒料流入锅体1内与板栗分离,炒制完成的板栗经进出料口2流出,实现一锅炒制和分离的目的。
20.特别的,因为在长期炒制的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石子等炒料,因此为了在板栗排出后能够顺利排出板栗,进行了以下设置:
21.所述存储筒4的中部开设流出孔9,所述分离筒3与进出料口2连接的部分对应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放孔10,所述流出孔9和排放孔10通过螺旋管道11连接,且螺旋管道11安装在分离筒3和存储筒4构成的整体的外壁,当锅体1绕轴朝向b向旋转时由流出孔9进入螺旋管道11的物料可朝向排放孔10的方向运动并由排放孔10进入进出料口2内,
22.从而当锅体1不断朝向b向旋转时,石子等物料可最终完全经排放孔10、流出孔9和螺旋管道11排出锅体1进行更换;
23.同时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在排放板栗时将石子等炒料同步排出,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用于封闭和开启流出孔9的第一启闭装置,第一启闭装置只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开启和关闭流出孔9便可,以此来实现流出孔9的可控性,进而避免排出炒制完成的板栗时石子也被排出的弊端,实现了板栗和炒料分步排出的目的。
24.进一步,因为在炒制的过程中要一直观察板栗是否炒制完成,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离筒上开设有观察孔12,还设置有锅体1绕轴朝向a向旋转时将锅体1和分离筒3之间物料自观察孔12导入分离筒3内的导出结构13,且导出结构13的一端与观察孔12活动连接,还设置有用于封闭和开启观察孔12的第二启闭装置。
25.通过上述设置,当需要观察炒制过程中板栗是否炒制完成时,通过第二启闭装置开启观察孔12并安装导出结构13(为板结构)后,继续朝向a向旋转锅体1,部分板栗可经导出结构13和观察孔12导入到分离筒3内,经进出料口2可取出或直接观察对应的板栗,从而便于板栗炒制过程的查看,而不需要观察时通过第二启闭装置封闭观察孔12便可,也可取下导出结构13,依据情况进行操作。
26.进一步,为降低设备结构复杂程度,同时为便于操作设备,将第一启闭装置和第二启闭装置替换为可同步控制观察孔12和流出孔9启闭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含分别用于启闭流出孔9和观察孔12的第一盖体14和第二盖体15,观察孔12和流出孔9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盖体14和第二盖体15分别通过一个连杆16与和锅体1同轴分布的驱动杆17连接,所述驱动杆17上套设有固定安装在进出料口2内的固定架18,所述驱动杆17 的外端与设置在锅体1外侧的手柄19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18上还安装有可锁定驱动杆17 位置的定位装置20具体为带把手的螺栓。
27.通过上述设置,通过手柄19带动驱动杆17经两个连杆16带动第一盖体14和第二盖体 15分别同步转动或横向运动,从而同步开启或关闭流出孔9和观察孔12,操作完成后通过定位装置20锁定驱动杆17位置,从而保持相应的状态,且无论在需要观察炒制状态或炒料排出等进行同步操作均不会影响结果,进而降低了设备的操作难度。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食品功能因子基因工程菌种的构建、智能高通量进化筛选 2.发酵工艺优化
1.酿造微生物育种及关键酿造工艺开发 2. 真菌基因功能及调控网络解析 3.精细化学品、蛋白线.发酵食品安全:危害物相关基因的筛选,危害物产生菌的快速检测,危害物的预警和发酵过程控制 2.线.酿造酒相关研究
1.现代酿造技术与食品安全 2. 酵母生物学 3.生物基化学品与合成生物学